首页 资讯 正文

第78个“世界红十字日”,分享宿迁4位志愿者的故事

体育正文 181 0

第78个“世界红十字日”,分享宿迁4位志愿者的故事

第78个“世界红十字日”,分享宿迁4位志愿者的故事

(速新闻记者 倪家乐 见习(jiànxí)记者 欧怡娜)在(zài)人类文明长河中,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更是一面旗帜,它跨越国界、种族和文化,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传递着温暖与希望。今年5月(yuè)8日是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,主题为“矢志人道,携手同行(tóngháng)”。5月8日,记者采访(cǎifǎng)了4位红十字志愿者,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。

叶荣(yèróng):守护生命“救”在身边

“通过开展急救知识学习,大家可以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,为患者争取时间,让每个(měigè)人都成为他人生命的守护者(shǒuhùzhě)。”叶荣说。

2017年6月,叶荣(yèróng)加入宿迁市红十字会。在此之前,叶荣经过了专业的培训。叶荣说:“尽管培训内容与我的护理专业有所差异,但(dàn)凭借既往的护理经验,我能够迅速(xùnsù)吸收新知识,急救技能也因此得到提升(tíshēng)。”

凭借不懈努力与钻研,叶荣成功跨越了(le)考核的门槛,获得了证书。

“我投身于普及培训已(yǐ)有8年,最大(zuìdà)的欣慰莫过于见证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,从(cóng)最初的被动接受(jiēshòu)到如今的主动求知,急救技能的学习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风尚。”叶荣认真地说,“通过培训,我不仅锻炼了授课能力(nénglì),更在助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,这份成就感是任何奖励都无法比拟的。”

2020年,叶荣迎来了职业生涯的(de)(de)一次(yīcì)重要转折,她从繁忙的临床护理岗位转岗至医保科,担任泗洪医院医保科副科长一职。尽管临床实践的机会有所减少,但她对于培训的热爱与执着却丝毫未减。

“在情绪激动(jīdòng)或醉酒状态下,异物(yìwù)卡住喉咙的危机时有发生,严重时甚至威胁(wēixié)生命。海姆立克急救法能够帮助人们迅速排出异物,转危为安。”叶荣说,通过理论授课(shòukè)、现场演示、学员实操再到考核,让学员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。

叶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(zhe)对急救事业的深情厚谊与坚定信念,她的努力不仅成就了自己,也让急救知识的光芒照亮更(gèng)多人的生活(shēnghuó),让健康意识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。

宋一鸣:传递“生命的火种(huǒzhǒng)”

39岁的宋一鸣是江苏大楚律师(lǜshī)事务所的一名律师,他长期坚持无偿献血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(dàài)无疆的精神。

谈及初次献血(xiànxuè)的(de)经历,宋一鸣记忆犹新。“上高中时,我看见了停在路边的献血车,当时觉得献血很有意义,很想上车献血。”宋一鸣说,由于当时未满(wèimǎn)18岁,他(tā)没能献血。这个小小的遗憾,却在他心中埋下了奉献的种子。

终于,在(zài)18岁生日当天,宋一鸣实现了长久以来的献血(xiànxuè)愿望。“那天我特意找到(zhǎodào)一辆献血车,在护士的建议下,我成功(chénggōng)捐献了200毫升的血液。”宋一鸣说,这次经历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喜悦,也让他坚定了长期无偿献血的决心。

自此以后,每隔半年,宋一鸣(sòngyīmíng)都会主动寻找献血车,履行自己的献血计划。截至目前,他已经累计(lěijì)献血超过4000毫升。

在一次献血(xiànxuè)过程中,宋一鸣(sòngyīmíng)偶然看见了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(de)宣传。在那一刻,他没有丝毫犹豫,当即填写了资料单,决定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。“我觉得自己在做正确且(qiě)有意义的事情。”宋一鸣认真地说。

2024年8月(yuè),医院告知宋一鸣,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重病患者匹配成功,且(qiě)患者病情危急,时间紧迫。在宿迁市红十字会的安排下,宋一鸣迅速(xùnsù)完成了体检(tǐjiǎn)等程序,并于11月成功完成了捐献手术,他成为江苏省第1504例、宿迁市第26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(zhìyuànzhě)。

捐献后,宋一鸣(sòngyīmíng)还(hái)收到了来自患者的感谢信。字里行间(zìlǐhángjiān),充满了对他的感激。面对这份荣誉,宋一鸣笑着说:“只要在我身体允许的情况下,我愿意帮助更多的人。”

侯咏琪: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(shǎnguāng)

侯咏琪(hóuyǒngqí)是宿迁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,同时也是宿迁学院红十字会社会(shèhuì)实践部部长,作为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,侯咏琪倍感自豪。

“我是一个喜欢(xǐhuān)帮助别人(biérén)的人,大一进校时,得知我们学校有红十字会,我就立刻加入(jiārù)了。”侯咏琪说,加入学校红十字会之后,她注册成为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,那一刻,她觉得很有意义。

在宿迁学院红十字会(hóngshízìhuì)(huì),各种各样的(de)志愿活动让侯咏琪看到了奉献的魅力。“成为(chéngwéi)红十字志愿者之后,我们会进行防艾宣传、开展献血车进校园、应急知识培训等活动,在这些活动中,我也收获了成长。”侯咏琪笑着说。

为了提升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,帮助更多的人(rén),侯咏琪还参与了应急救护培训和(hé)考核,并成功取得初级急救证书和初级救护员证。“只要能帮助到(dào)一个人,就是有意义的。”侯咏琪说。

侯咏琪告诉(gàosù)记者,她不会停止志愿服务的脚步。她相信,在传递温暖、延续生命的路上,自己一定不会孤独(gūdú)。

丁婷:“医”路有我,志愿(zhìyuàn)同行

“一个人的力量是(shì)(shì)有限的,我希望教更多人学会急救技能。”40岁的丁婷是泗洪医院(yīyuàn)的护士长,同时也是泗洪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的一名应急救护师。

2019年,丁婷(dīngtíng)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通过层层(céngcéng)选拔,正式成为一名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。谈起加入红十字会的初衷,丁婷说,源自最简单的想法(xiǎngfǎ)。“作为一名医务人员,我深刻意识到在救护车抵达前,群众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。抱着多教一个(yígè)人就(jiù)能多一份救援力量的想法,我就加入了。”丁婷说。

从(cóng)急诊室到讲台,从白衣天使到红十字使者,几年时间里,丁婷走进社区、企业、学校等场所,全面细致地讲解应急救护(jiùhù)知识和(hé)造血干细胞知识、普及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进行心肺(xīnfèi)复苏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救护技能。

“有一次我走进企业,一位男士跟我说,他的孩子在(zài)家中突然遭遇异物窒息,幸亏他之前(zhīqián)听过我的课掌握了海姆立克急救法,让孩子最终(zuìzhōng)成功排出异物。”丁婷(dīngtíng)说,这件事情令她印象深刻,也更让她明白了应急救护师的意义所在。

“守护生命安全,需要责任、担当和奉献(fèngxiàn),同时也(yě)需要专业的救护技能,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。”丁婷说。

第78个“世界红十字日”,分享宿迁4位志愿者的故事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